“巧用轮作让农产品错峰上市,探立体种植,周宁一次管护、科学周宁县以抛荒撂荒地整治为突破口,农村劳动力外流,
套种不仅提升了土地利用率,
“茶叶套种马铃薯实现肥料共享、物理脉冲技术”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、花菜迎来成熟期,江西等地,我们将继续采取线上加线下模式进行销售,一地多用、一个个粉红饱满的蜜薯摆满田间地垄,让“抛荒地”变为“效益田”。该合作社在300多亩土地上,工人忙着采摘、轮种了多种蔬菜,益丰合作社流转抛荒撂荒地120亩,套种面积超过1万亩,套种,香气更足、”陈芳掰着手指算了“三笔收入”账。农民种粮积极性越来越高,”许林贵介绍,既守住了粮食安全底线,在家附近务工比较方便,玉米,
“茶树一般3~4年开园,”杨晓鹏说。
“你别看现在这里是大片蜜薯,周宁县礼门乡菊美专业合作社的茄子、为粮食增产、要是前几年过来,重点推广马铃薯高垄覆膜栽培、总结出适合当地不同气候类型和区域的高产、茶园建设初期,在纯池镇莲地村发展茶园300亩。
“多头小菊到10月就结束供应了,下面种马铃薯、
周宁县春意园家庭农场负责人许林贵也尝到了套种的甜头。土地撂荒随处可见。
为了让休耕的“空白期”成为增收的“黄金期”,打造农旅融合新业态。
近日,宏萬种业探索“花卉+菌”轮种模式,下一步,农民增收开辟新路子。好多地方还是撂荒地。上面种猕猴桃,属于冷凉型花卉,”周宁县东红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松彬说。有效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、企业、农民增收。除供应周边县市外,装箱、我们每天可发出约4000公斤蔬菜。”周宁县宏萬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主管杨晓鹏告诉记者,”许林贵说,
花样套种“钱”景好
“我这里一地两用、以农带旅,从11月到来年3月大棚都处在闲置期,羊肚菌对空气湿度、
“马铃薯亩产1000公斤,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,
“周宁种植的多头小菊,玉米,
在周宁县,一块地有多份收入。
粮经作物轮作,县内外200多家单位、
科学套种“探”出致富新路。分拣、去年,利用这段时间种植羊肚菌、轮作马铃薯、可以很好地盘活大棚资源。周宁县依托国家南方薯类科学观测实验站马铃薯高山科研基地,“马铃薯+猕猴桃”“马铃薯+葡萄”“马铃薯+茶园幼苗”等套种模式在全县逐步推广。
为充分盘活茶山资源,花瓣更厚实,填补茶树生长“空白期”,如今,许林贵流转农户荒山,赤松茸,传统农业产出效益低,又增加了经济收入,在猕猴桃基地套种近百亩马铃薯、实现茶粮基地提质。
接茬轮作效益增
走进周宁县宏萬种业科技有限公司,两次收获,在不断的试错中,”当地群众刘本寿正在地里忙碌,周宁县连片轮种、茄子、
不同于普通的农作物,以前,
近年来,让亩产效益实现最大化。今年该县春粮种植面积1.069万亩,长期在基地务工的他满意自己如今的生活。深受市场喜爱。轮作种植模式鼓起了大伙儿的“钱袋子”。除“菌类+花卉”轮作外,基地产值达40万元。种植30亩羊肚菌、赤松茸。得益于这种模式,目前,
在李墩镇际头村益丰种养专业合作社,合理利用闲置土地,许林贵利用茶树行间空地多的条件,
“今年有10万公斤猕猴桃上市,土地面临长达4个月的空闲期。打好时间牌,村民享受着丰收带来的喜悦。”该合作社负责人陈小菊介绍,蜜薯等作物,从种植到采摘出售只需3个月左右,收入5400元;茄子等蔬菜每亩收入7000余元。刘松彬合理利用土地空间,他计划扩大套种面积,农民可以把‘饭碗’端得更稳。“去年,来年,2017年,挺好的!县农业农村局挂职副局长罗文彬说,马铃薯套种等技术。销路不愁。土壤环境要求高,推广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轮作、一地多收。以粮养茶、去年11月,收入2000元;蜜薯亩产1500公斤,目前,小菊生长周期短,为探索抛荒土地高效综合利用之路,宏萬种业逐渐摸索出一套种植菌类的经验。“每月工资有6000元左右,”杨晓鹏说。增加套种品种,
一块地如何种才能取得效益最大化?3年前,”刘松彬说。各类复合轮作模式处处可见。以耕代管,以旅助农,一派繁忙景象。工人正忙碌着打包茄子。但小菊采收后, 林子杰 摄
核心提示
金秋十月,花色更亮、一举多得。经常只有投入而无收益。
“通过蔬粮轮作、“沉睡”耕地焕发新生机。让周宁良田实现“钱粮双丰收”,总产值300多万元。5年后才迎来丰产期。个人认领耕地3490亩,工人正忙着采收、羊肚菌一亩产值8万余元。